close
  這個三國「磚」題似乎已經好久不曾更新了,當還有朋友很好心的介紹這個「磚」題時,我都快羞愧的抬不起頭來了,上一次更新是.......去年的11月底是吧 0.0 轉眼間竟然已經過了3個月了,這真是太驚人了。

  趁著臺北市在新年變成空城的情況,剛好讓我想起這個「磚」題似乎還是該出來和大家見見面,免得大家叫我「三國」、「三國」,我都被叫得很心虛......

  廢話不多說,咱們直接進正題吧。

三國空城計

  三國時代有個家喻戶曉的故事──「空城計」。

  空城計是《三國演義》極著名的一個橋段,出自〈第九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故事是說諸葛亮的北伐之旅受到馬謖一意孤行、兵敗街亭的影響而失利,因此大批的北伐蜀軍必須從前線撤軍。

  當諸葛武侯聽聞馬謖失利後,火速的急喚關興、張苞,並命「二人各引三千精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接著又「令張翼先引軍去修理劍閣,以備歸路。」,再「令馬岱、姜維斷後,先伏於山谷中,待諸軍退盡,方始收兵。

  在他將蜀國兵馬分發妥當後,他自己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誰知危機就在此時來到,竟「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當時的狀況有多危急?《三國演義》的這段文字說明的相當清楚:「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因此,「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而諸葛武侯登城一望後,果然魏軍塵土沖天、兵分兩路朝西城縣殺來。

  當在此時,諸葛武侯不愧是整本《三國演義》最有智識的謀士,遇到這種狀況依然指揮若定,寥寥數字就顯示出他超絕的智慧:「教將旌旗盡皆藏匿;諸將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洒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接著他自己又「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一派氣定神閒的樣子。

空城撫琴

  而《三國演義》寫道生性多疑的司馬懿兵臨城下見到此景後,心中大大起疑,「飛馬遠遠望之」見諸葛武侯在城樓之上笑容可掬,幾名百姓在城門前低頭洒掃、傍若無人,更是「看畢大疑」。因此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

  這就是傳頌多年的諸葛武侯「空城計」。

  但是這個空城計的真實性如何,究竟是否真有此事,小子在此不敢妄加揣測,但事實是此事並未紀錄於正史之中,只有在東晉王隱所撰的《蜀記》中,有記載有關郭沖所說的這段軼事:

  「亮屯于陽平,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率二十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至前,當亮六十裏所,偵候白宣帝說亮在城中兵少力弱。
  亮亦知宣帝垂至,已與相偪,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跡反追,勢不相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開四城門,埽地卻灑。
  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軍北趣山。明日食時,亮謂參佐拊手大笑曰:『司馬懿必謂吾怯,將有強伏,循山走矣。』候邏還白,如亮所言。宣帝後知,深以為恨。


  我們可以猜測,《三國演義》的記載應該是由此而來,但是若我們對照時間來看,諸葛武侯這次的北伐與司馬懿交手的機會幾乎是微乎其微,這一點不用等到小子獻醜,裴松之先生在注釋《三國志》時就直接於注解中反駁了。

  他表示,理由有幾個:

  其一:陽平在漢中,當時諸葛亮屯兵於陽平,但司馬懿卻是荊州都督,鎮守在宛城,一直要到曹真死後才接替他的位子來到關中和諸葛亮相抗衡,這段期間根本不可能穿越空間來對戰諸葛亮。

  其二:魏國確實也曾經派遣司馬懿自宛城取道西城攻蜀,但是當時正「值霖雨」,大軍未至就退軍,從此之後兩國再也未曾有在陽平交戰過。

  其三:如果真如郭沖所言,司馬懿舉兵二十萬之眾並且早已知道諸葛亮兵少力弱,若是疑心其有伏兵,以其人之智應可以設防持重,怎會輕易的就退軍收兵呢?

  其四:諸葛亮連魏延向他提出分兵五千、進軍子午谷與主力部隊會師潼關的建議都不願意採納,又豈有「頓使將重兵在前,而以輕弱自守乎?」。

  其五:郭沖當年以此言對扶風王所言,顯彰宣帝(即司馬懿)之短,對其子毀謗其父,而王隱竟然還寫道:「扶風王慨然善沖之言」(意思是對於他抵毀老爸的言論欣然接受,而且還說他說得太棒了),世間豈有此種的荒唐之理?因此可知《蜀記》的引註是虛構的。

空城之計

  不過,雖然裴大儒指證歷歷,我們卻也不需要對「空城計」這類精彩、大膽的策略感到幻滅,因為其實在真實的三國世界中,還確實有人施展過類似的謀略,而且人數還不在少數,剛好魏、蜀、吳三國都有人這麼做過。

  首先我們來聊聊蜀國的「五虎大將」之一,「一身是膽」趙子龍是也。




  根據《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引註《雲別傳》的記載,趙雲在隨劉備征戰漢中時,就在危急之時上演了一齣成功的「空營計」。

  《雲別傳》寫道劉備擊退夏候淵之後,曹操親自來到漢中與蜀軍一會,當時的狀況為「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蜀將黃忠眼見魏國糧秣甚多而軍隊遠至新來,因此「以為可取」,因此點了手上將兵(連同趙雲的部曲)去搶奪糧米,趙雲自己只留下貼身的兵馬在陣中。

  豈料黃忠一去竟「過期不還」,在前線失去兵馬的保護是兵家大忌,因此趙雲乃「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領著手下數十騎兵就跑到陣外,想要探視一下黃忠等人的行蹤,結果一看就看到「大條」的事情,「曹公揚兵大出」(曹操率領大軍殺出陣外,直撲而來)。

趙雲

  當下趙雲的處置相當有膽識,他雖然被曹軍的前鋒所逼,卻依然且戰且走,竟讓他慢慢的退出包圍圈回到營中,當時鎮守陣營的是蜀將張翼,張翼原想閉門堅守等待援軍來救,但是趙雲力陳此計不可行,在進入營寨後竟然「更大開門,偃旗息鼓。」。

  多疑的曹操領兵至陣前發現此狀,當下覺得奇怪,加上魏軍新敗於蜀軍,夏侯淵等人即是過於輕忽對手能耐才慘遭毒手,使得孟德公此時更加小心謹慎、恐蜀軍有詐,故乃引兵而去。

  趙雲見魏軍退卻後,立刻「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敲響戰鼓、並用強弓弩箭從後方突襲魏軍,造成魏軍更加驚恐,甚至出現「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的情況。

  後來劉備的援軍趕到時,還特地去巡視趙雲一路與魏軍激戰的各處,並且說出流傳千古的褒言:「子龍一身都是膽也。」,此後蜀軍更因此事尊稱趙雲為虎威將軍,而他的勇名也立刻傳頌天下。

931191_084433088905_2 


第1頁|全文共2頁
arrow
arrow

    泰瑞克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