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馬超,熟悉三國歷史或是標準的蜀國控,想必對這位「青年」將領充滿許多的想像空間吧?我們先來看看三國演義是怎麼寫這個西涼將軍的。
《第五八回‧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鬚棄袍》:「馬超生得面如傅粉,純若抹硃;腰細膀寬,聲雄力猛;白袍銀鎧,手執長槍,立馬陣前。」
這一段我就不翻譯了,不然會讓他顯得有一點像唇紅齒白的小白臉,大概的形象是像下面的圖這樣:
這個帥氣的將軍被稱作「錦馬超」,不僅有一張漂亮的 Face ,更有能與燕人張飛一較高下的武藝,在渭水畔還殺得曹操倉皇逃跑,完全就是一副有臉蛋的超級戰將樣,在許多人看來,馬超根本就是一位擁有趙雲的「臉」和關羽的「武」、張飛的「狂」兼於一身的主角級人物,這樣的將領最後竟然投奔蜀國,這無疑是劉備方獲得的一份大禮,但最後為什麼好像到了蜀國後就沒戲了,也沒看到他救樊城,也沒看到他跟著去伐吳?
一方面,馬超的年壽有限,事實上他也只活了46歲,並不算太高壽,來不及發揮就離開人世了;另一方面,還是老問題,遊戲的造神運動相當的成功。
我們來看看正史中的馬超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依據《三國志》和《典略》的記載,馬超是漢朝扶風的茂陵人,他是名將馬援的後代(馬援即是說過:「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那位東漢名將)。
父親馬騰和其友人韓遂是在董卓率領西涼軍進京後,在西涼割據一方的軍閥,後來在初平三年(獻帝的年號)時,兩人一同歸順了朝廷(這裡所謂的朝廷並非漢廷,實際上就是曹操),朝廷因此任命兩人官位,後來他們還幫助過朝廷(曹操)平定關中等地的叛亂,算是國家的忠臣。
寫到這裡我們要先釐清一件事,在歷史上你可以同情弱者,但你不能因為過於同情而曲解歷史,不管曹操的居心為何,他奉立獻帝懷有多少的鬼胎,他最後是否實際掌握漢朝的大權,你都不能否定他所侍奉的確實是漢朝的天子,漢獻帝的朝廷縱使幾乎惟曹操是問,那你也頂多能罵他「跋扈」、「囂張」,卻不容輕易的抹煞他的存在。
現在我們提到曹操政權都會稱其曹魏,曹操的軍隊則會稱作魏軍、曹軍,但如果你穿越時空回到當年,你會發現所謂的曹操軍,一直到曹丕篡漢之前,他們的旗號永遠都是寫著「漢」,因為他們就是代表天子的軍隊、天子的朝廷,只是實際上是聽命於大權在握的丞相而已。
因此相對而言,你在故事中、遊戲中碰到和曹操作對的種種諸侯,對當時的百姓而言,他們才叫作「叛」,他們才是所謂的地方軍閥、非正統,只不過身在亂世也沒有什麼選擇,誰能保你安樂誰就是你的主子,但是我們必須認清的是,不管你接不接受,曹操軍所代表的就是正統的「漢」,這也是當初曹操一定要挾天子的目的,因為他就代表著正統。
扯得有點遠了,回歸正題。
馬超的父親馬騰平亂有功,但是後來他和老搭擋韓遂卻鬧翻了,《三國志》中記載:「後騰與韓遂不和,求還京畿。於是徵為衛尉,以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領騰部曲。」意思就是馬騰最後逃歸京城,尋求朝廷的庇護,而朝廷也因此封他為衛尉,並任命他的長子馬超為偏將軍,繼續統領馬騰留在西涼的舊部。
受三國演義影響,大家都知道馬超會起來反抗曹操,都是因為曹操為了奪取西涼因而殺了馬騰,馬超一怒之下於是盡率西涼兵反,威震天下,堪稱豪氣萬千的官逼民反劇本;但我們看看史書上的記載,馬超在獲得官位後做了什麼?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超既統眾,遂與韓遂合從,及楊秋﹑李堪﹑成宜等相結,進軍至潼關。」
首先,馬超的父親是和韓遂鬧翻才逃歸京師,但是馬超獲得封賞和認可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他父親的對頭韓遂合作,並和一干西涼將領結合,領著西涼兵浩浩蕩蕩的進軍潼關,潼關何處?長安邊防是也,這不妙哉,朝廷收容你的父親,你反倒聯合自己父親的對頭來襲擊朝廷,這不是存心要當一個奪權的不孝子?
更何況演義中演得你是為報父仇才興兵伐曹,結果實際上卻是父親和一門親人都還在朝廷中,你就迫不及待的舉起反抗大旗殺向長安,這不是逼朝廷把你全家滿門抄斬?何來的義舉之師之有?
接著在演義中相當威風的馬超戰曹操,在史實上又是何種面貌?
「曹公與遂、超單馬會語,超負其多力,陰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將許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動。曹公用賈詡謀,離間超、遂,更相猜疑,軍以大敗。」
到了戰場上後,曹操輕騎到陣前和韓遂和馬超喊話,馬超自認為自己武勇過人,打算突襲抓走來談和的曹操,結果看到曹操身邊跟著一位虎將許禇,不時瞋目瞪著他,因此而不敢有所動作,談和失敗後曹操與西涼軍展開交戰,採用賈詡所獻的分化之策,離間韓、馬二人,結果兩部人馬猜疑之下,西涼軍很輕易的被「漢」軍給擊潰。
這下我們又曉得了馬超和韓遂的同志關係相當薄弱,只要稍加挑撥就會出問題,也顯示他當初和韓遂的聯手是出於一時的情勢,並非仔細縝密計畫過的行動。
龍山寺內的馬超戰許禇
而在被曹操殺敗逃回西涼的馬超接著做了什麼?「殺涼州刺史韋康,據冀城,有其眾。超自稱征西將軍,領并州牧,督涼州軍事。」
他擅自殺了涼州刺史,並且占領其城,還自稱為征西將軍,兼領并州牧,一手掌握涼州的大小事務。請注意他剛剛被官軍所打敗,這會兒回到西涼還幹下連他老子都不敢做的事情,殺州牧、自封官位,然後還兼領到別的州去當州牧,這種種的號稱都讓我們想起三國初期群雄割據時代,大家都喜歡「自稱」是州牧,自己就封為將軍、三公,一直等到曹操拱一個真正的「朝廷」出來,這些軍閥才逐漸收斂(或者正確來說,是被曹操給討平了)。
馬超這樣的舉動只會讓我們證明,他不想幹漢朝的官,他想和劉備、孫權一樣當個暫據一方的土霸主,你們可以割據江東和荊州,我馬超當然也可以割據涼州。
只不過,馬超既沒有劉備的城府和機心(以及一票虎將),也沒有孫權久立江東的家業和名聲,有得只是一股自己的野心,因此他在涼州的政權極不穩固。
「康故吏民楊阜﹑姜敘﹑梁寬﹑趙衢等,合謀擊超。阜﹑敘起於鹵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
簡單的說,馬超剛剛建立的政權很快就就被當地的民豪和韋康的舊部給推翻了,瞬間變成無家可歸的他無處可去(總不可能此時又跑去找曹操說他要歸順朝廷吧),因此只得出逃漢中,去投奔當時在漢中相當有勢力的五斗米教主張魯。
張魯是個奇特又不簡單的宗教教主,他同時具備軍閥和宗教領袖的特色,在歷史上大概只有日本的本願寺顯如可以和他比擬,他能夠在混亂的三國中占據軍事地位相當重要的漢中那麼久,自然有他的一番道理,當馬超這個叛國又叛親的「虎將」前來降他時,漢中政權的左右即上告:「有人若此不愛其親,焉能愛人?」。
翻譯成白話就是:「這人連親人都可以背叛,你還指望他會幫你?」,也因此馬超在漢中的日子過得並不快活,因此在《三國志》中記載他「魯不足與計事,內懷於邑」(張魯從不和他相談大事,因此他心懷鬱悶的待在漢中)。
但再怎麼說,張魯總算是收留了一個「叛國賊」,雖然天高皇帝遠,曹操一時間也管不到漢中來(此時北方有變),但這也算是馬超走投無路時抓到的一根救命稻草,不與你議事至少沒有出賣你或是逼你離開,你安安穩穩的待著就好,偏偏我們西涼戰將馬超不是這樣的人,他很快又下了決定。
「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密書請降。」
聽到荊州軍團劉備正把劉璋圍在成都之中,他大喜過望的「密書」請降,打算拍拍屁股投奔劉備去尋找更大的「揮灑」空間,至於這個揮灑,看到這邊,你還會認為是向曹操報仇雪恨這種事嗎?
《典略》中記載他最後的出逃是:「魯將楊白等欲害其能,超遂從武都逃入氐中,轉奔往蜀。是歲建安十九年也。」,意思是張魯手下的部將決定要對馬超不利,因此馬超匆匆的從漢中逃離,因而轉入蜀中,為何好端端的被冷落的客將會突然被張魯部將所害?對照《三國志》中的「密書請降」,想來這一切自然不言而喻。
但是馬超雖然有野心,他的武勇還是相當出名的,手下剽悍的西涼兵也是天下聞名,劉備得到他的襄助絕對是利多於弊,而且擅於用人、適人,奸詐狡猾程度不在曹操之下的劉備,斷無被馬超算計的道理,他自然有把握能夠「利用」這位虎將到底,因此在《三國志》中記載以下文字:
「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劉備很快的派人去迎接馬超,並且讓馬超和西涼軍出現在成都城下,因此成都為之震驚,劉璋立刻決定投降。
馬超的武勇還是值得讚賞的,畢竟在正史之中,劉備能夠拿下益州的「最後兩根稻草」,除了昨天講過的簡雍之外,就是拜馬超的「威名」所賜,連《典略》中亦有以下記載:
「備聞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潛以兵資之。超到,令引軍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潰。」
劉備聽到馬超到來,大喜過望的說道:「這下我們要得到益州了。」立刻派人前往迎接,並且暗中給予他一部分的兵馬,而讓他一到益州就馬上能屯兵在成都的城下,讓益州兵馬為之震動,馬超人剛到不到十天,成都就已經潰敗投降。光聽到名字和看到軍隊就讓益州軍感覺勝利無望,馬超這態勢是不是有遊戲中「人中呂布」的架勢呢?
事實上,他和呂布還真的是很像的兩個人,兩人都是擅長騎射的武將,而且都以武勇之名名揚天下,而兩人也數度易主、是反反覆覆的「三姓家奴」,相信我寫到這裡已經有不少馬超的粉絲崩潰了,但這故事還沒結束......
馬超剛加入劉備陣營時,他一定沒想過要當劉備的部下,至少他看到自己在成都攻防戰中竟有那麼大的效用,他一定也對自己增加了不少信心,並且獨居奪益州的第一功。
《山陽公載記》記載一段故事:「超因見備待之厚,與備言,常呼備字,關羽怒,請殺之。備曰:『人窮來歸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殺之,何以示於天下也!』」
簡單翻譯一下,馬超來到益州後看到劉備對他態度不錯,因此常常直呼他的名諱,這讓關羽相當的不滿,希望劉備能夠下令殺掉馬超,但劉備卻說:「這人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才來歸降我,你們就因為他直呼我名字這種小事就要殺他,要怎麼杜天下悠悠之口?」
「張飛曰:『如是,當示之以禮。』明日大會,請超入,羽﹑飛並杖刀立直,超顧坐席,不見羽、飛,見其直也,乃大驚,遂一不復呼備字。明日歎曰:『我今乃知其所以敗。為呼人主字,幾為關羽﹑張飛所殺。』自後乃尊事備。」
張飛因此而說:「既然這樣,那至少我們得告訴他禮節為何。」於是隔一日後在馬超入室晉見劉備時,關羽和張飛乃持刀站立在劉備之側,馬超最初沒有發現兩人還自顧自的坐下,結果發現兩位蜀漢老將都恭敬的站在一旁,才因此而大驚,從此之後不敢在直呼劉備的名諱,並且對人歎言:「我今天才知道為什麼我會淪落到現況,為了我直呼劉備的名諱,我差點就要被關羽和張飛所殺。」從此後對劉備愈加恭敬。
這個故事的可信度不高,因為當時關羽應當在鎮守荊州,不大可能為了此事而跑來劉備的左右,不過這個故事也稍可看出在當時人的眼中,馬超是一個什麼個性的人物。
前面不斷提到劉備是一個善於用人、識人的君主,他沒道理看不出來馬超的狼子野心,這個人就和過去在徐州和自己過招過的呂布一般,都不是久居人臣的將領,要不就是趁早除之,要不就是將他束之高閣,終身絕不重用他,而很顯然的劉備選擇的是後者。
從甫一入荊州起,劉備就很快的冠給馬超相當多漂亮的名號,最早是平西將軍,並督臨沮(這個官位很好笑,臨沮在湖北省,當時根本就在曹操的掌控之下,劉備讓他去管轄這個地方很明顯是象徵大過於實際),後來劉備稱漢中王後,將馬超官拜左將軍,假節(但是沒有實際兵權,甚至連打漢中都沒他的份),爾後劉備在等了一輩子才終於等到的稱帝,他把馬超遷職為驃騎將軍,並讓他領涼州牧(很棒,官愈來愈大了,但涼州是誰的?魏國的)。
劉備很聰明,讓馬超在蜀漢政權中坐足冷板凳,既別想統兵也別想問政,就乖乖的聽封當神主牌就好,對外還可以打出「連武勇似馬超者都歸降我蜀漢,天下英雄還不來歸?」這樣的宣傳口號,簡直是吃盡馬超的豆腐,而又讓這位已經走投無路的虎將無法有所動作。
在劉備稱帝的兩年後,馬超就病死了,我們無從得知他生得是什麼病,但一般相信他是憂鬱成疾,崇拜他的人當然可以美化說他是「復仇無望而積憤成疾」,但在我看來,他有(篡奪)志難伸,又被劉備用一些華麗又吃不到的官位給餵得飽飽的,不心悶才有鬼。
馬超在死前曾上疏給劉備,內容如下:
「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
翻譯:臣家中兩百餘口人丁都被曹操(這邊很妙,原文中他又直呼曹操的字諱了,其實我認為這是馬超始終自命甚高的一種象徵)所誅殺,一門中僅剩我的從弟馬岱,這已是我馬家最後的血脈宗親,我將他深託給陛下,其他的事務我已別無所求。
其實這疏說得道理很明顯,我馬超被你冷落這麼多年,我也知道原因是你要我「馬超」這塊牌子,但是現在我要死了,以後沒有這塊牌子可以用,我並不奢望你還保我一門榮華富貴依舊,但至少我家中唯一的血脈至親,望你好好珍待他,不要因我不在人世而迫害於他,使我一門無後,其他的事情我也不求了。
馬超死後,蜀國風光的為他上了很多抬頭,「追諡超曰威侯,子承嗣。岱位至平北將軍,進爵陳倉侯。超女配安平王理。」
劉備追封他侯位,並且幫他上了一個很耐人尋味的諡號叫;「威」,我們是否可以看成其意為你馬超只有「威」能嚇唬人而已?而馬超的兒子延續他的嗣位,他特別上疏力保的族弟馬岱則升任一個平北將軍,並封他為陳倉侯(陳倉誰的?當然魏國的,不然之後諸葛亮怎麼會苦戰郝昭?這又是一樣的「看得到吃不到」技倆),在劉備有生之年也讓馬氏一族繼續坐冷板凳。
劉備到底還是個會演戲的仁德之君,他作戲絕對是作足全套的,終其一生他都不曾再對馬超家中下過什麼毒手,好好維護這塊「錦馬超」的牌子一直到現代,讓眾人都還是深信這位所謂的「五虎大將」是蜀國的棟樑,殊不知對蜀國而言,他終究只是一根華而不實、充數的柱子。
當然,最後蜀國在劉備死後實在太缺人才了(原因當然和諸葛亮用人的方式有關,這是後話暫且壓下),只好把西涼軍最後的將軍馬岱都給請出來當第一線將領,這就是劉備所不能預料到的了......
最後,我們要來看看正史中,《三國志》作者陳壽,是怎麼評價馬超的:
「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
一樣翻譯一下,馬超擁有可以阻擋戎夷異族的武勇,但是他的武勇也害他的族人因此而傾覆,這是相當可惜的事情,若是他能放棄名利和野心,不去追逐私欲(自立為王),不就可以保全一切了嗎?
馬超究竟是英俊瀟灑、為報父仇而癡狂的血性漢子「錦馬超」;
還是不顧家人親情,萬者皆可拋的野心家「三姓家奴」,
相信各位心中自有一把尺。
文:泰瑞克斯
圖片來源:網路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
更多三國文章請至此:糙米蟲的歷史書簡
歡迎光臨:糙米蟲與世界的狂想曲
- Sep 05 Wed 2012 23:14
是錦馬超,還是三姓家奴?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