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章開頭之始,小弟必須先承認,雖然MoneyBall,「錢球」(我才不管片商把它音譯成魔球,我就是習慣叫他錢球 =.=)的故事在大聯盟中並不算是太新鮮的故事,但因為我其實不是那麼特別支持奧克蘭運動家隊,對運動家隊的研究亦不是十分深入,若是有興趣知道較深入訊息的朋友們,不妨參考umin27大大的大作:Moneyball電影 (錢球/魔球)以及A's 2002年選秀回顧,或是更資深的奧克蘭專家阿ㄈ大大的幾篇作品:《Moneyball》簡介(舊文)Moneyball-終極暗黑兵法,保證他們的專業,絕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不過雖然小弟才疏學淺,但是有許多身邊的朋友在看完這部最近很熱門的電影後,不但為運動家隊的經營策略感到折服,更對其中的幾名角色很有興趣,希望能夠多了解一下那幾名角色,他們實際在球場上的表現真的如電影所演的嗎?

  因此在此還是簡單的列出幾位在劇中較重要的角色,以及當年運動家隊實際上很重要的幾名球員。


  不過還是在此提醒,因介紹人物之故,本文可能涉及電影劇情地雷,請各位球迷朋友慎入哦~XD




*Billy Beane*


Billy Beane.JPG
奧克蘭運動家隊多年來不動的GM,人稱「豆爺」的Billy Beane


  如果你對美國職棒大聯盟有一點點研究的話,一定不會不認識這位傳奇的總經理。Billy Beane善用小市場球隊的有限的資源與精準的選秀眼光,創造出運動家隊在2000年初一段風光的歷史,此舉甚至改寫了近代棒球隊的經營策略,使許多認為只要用「錢」砸出黃金陣容就能獲得世界冠軍的球隊老闆改變想法,使MLB不致於淪為每一隊「錢鬥」的運動賽事,我們不能斷言這一切都是這位運動家隊的總經理所造成的,但他擊出了最響亮的第一炮,卻是不爭的事實。

  有關Billy Beane的經營策略和交易手法在此就不贅述了,許多朋友總是問我:「Billy Beane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如同書中和電影中所講的,是個能打、跑、守的三拍子球員嗎?」,這個問題我們用數據來作解答。

  1962年生的Billy Beane在1980年的選秀會上,以18歲的稚齡被紐約大都會以第1輪第23順位選中。

  該年的選秀狀元一樣是由紐約大都會所選中,即為人稱「草莓先生」的Darryl Strawberry,Strawberry生涯共擊出1401支安打、335支全壘打,此外他還是1983年新人王,並且自隔年1984年起,連續8年均入選明星賽,是不折不扣的超級巨星。


Darryl Strawberry.jpg
「草莓先生」Darryl Strawberry


  有這樣子的選秀同梯又與自己身在同一隊,Billy Beane的壓力可想而知,而且兩人的守備位置完全重疊(都是外野手),在Darryl Strawberry1983年新人登板就敲出103支安打的情況下,Billy Beane遲至1984年才由小聯盟被升上大聯盟比賽,首年只參與了5場比賽,共得到10個打數,只擠出了1支安打,留下打擊率0.100的慘淡成績。

  隔年他也只出賽了8場,其中僅有2場是先發外野手,另外6場比賽都是以代打的身份出場,而8場比賽中共8個打數,他也只打出了2支安打,這一年,他才23歲。

  而與他同年的Darryl Strawberry(兩人皆為1962年出生),在這一年已打出131支安打、97打點的成績,甚至以大聯盟二年級生的身份首度入選明星賽。

  1986年,Billy Beane24歲時,大都會隊在外野手人員已滿的情況之下將他交易至明尼蘇達雙城隊。總計Billy Beane在大都會兩年的生涯共留下3支安打、1支二壘安打、1分打點,打擊三圍0.167/0.167/0.222的成績,我們必須說,這個成績真的不像是個大聯盟的野手,至少達不到球探所說的「三拍子」選手(不過咱們「豆爺」的臉蛋倒是長得很風流倜儻......)。


Billy Beane in Mets.jpg
Billy Beane只短暫的穿過大都會球衣2季


  也許你會說,在大都會隊的Billy Beane只是缺乏上場機會而已(2年總計只有18個打數),如果給他足夠的打數也許就能展現他過人的天賦了;我想當年的雙城隊一定也是這麼想的,來到雙城隊的Billy Beane在第一年就成為先發外野手,並獲得參與80場比賽的機會,總計194個打數,但他卻只繳出了39支安打、15分打點的表現,打擊三圍略有提高到0.213/0.258/0.295,但作為一個先發野手,這樣的打擊成績還是不足以說服人們讓他先發。

  於是自隔年起,他的出賽場次又銳減至12場,過早接觸大聯盟的世界使年輕的他完全無法掌握那樣的比賽強度,終其生涯的打擊率都不曾超過3成,甚至最後淪為在各隊游走的板凳球員。1988年和1989年他分別身穿底特律老虎隊和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球衣,並在1989年後正式宣布退休,而這一年他不過才27歲。

  總計Billy Beane在大聯盟6季的生涯中出賽148場,一共打出66支安打、29分的打點,生涯打擊率為0.219。我們無從知道,如果他念完大學再投入職棒球場,是否就能完全發揮出跟紀錄上不同的實力,因為人生是不由得重來的。

  也許是當年受挫的陰影造成Billy Beane日後擔任總經理時,也盡量不在選秀會上挑選高中畢業生,寧可挑選在大學磨練過、已經有經驗和基礎的球員進入球隊。


  附帶一提,1980年的選秀會上,在Billy Beane前一個順位被蒙特婁博覽會隊選上的,正是前紅襪隊總教練Terry Francona。不過Francona生涯倒是出賽了708場,而且打擊率還有0.274,他甚至在1989年代表密爾瓦基釀酒人隊時,還客串過一場比賽的投手呢!




*Art Howe & Ron Washington*


  除了電影的主角Billy Beane以外,在電影中令觀眾印象深刻的還有那兩位教練,分別是非常堅持要用自己的球員名單來比賽的Art Howe教練,以及個性直爽、言談搞笑的黑人板凳教練Ron Washington。


Art Howe.jpg
左為Art Howe教練,右為總經理Billy Beane


  如果用球員生涯成績來決定地位的話,Art Howe教練確實有「忤逆」Billy Beane的權利。Art Howe11季的生涯中共打出682支安打、293分的打點,甚至還曾在1981年獲得該年的國聯MVP票選第18名(該年打擊三圍為0.296/0.365/0.404),而教練生涯也並不含糊,他曾擔任1996年~2002年的運動家隊總教練,總計獲得600勝、533敗,勝率達到0.530。

  不過正如同電影中他所「宣言」的一樣,Art Howe教練在運動家隊傳奇的2002年球季之後,就轉往「大聯盟豪門」紐約大都會隊擔任總教練,只是在那之後他在2季中僅拿下137勝186負的戰績,慘遭大都會隊老闆給Fire。總計他14年的教練生涯共執教2266場,1129勝1137負,勝率0.498,算是一個及格的教練。


  至於那位個性坦率、在電影中常常引觀眾捧腹大笑的黑人板凳教練,最近剛好十分火紅,他正是剛奪得美聯冠軍、在世界大賽僅差1個好球數就能封王的德州遊騎兵總教練,Ron Washington。


Ron Washington.jpg
真實生活中的Ron Washington教練確實像電影中所演的幽默豪爽


  Ron Washington的球員生涯大多待在明尼蘇達雙城隊,生涯年是1984年,當年他32歲,繳出了0.294/0.307/0.447的打擊成績,總計11年球員生涯打出414支安打、146分打點。不過通常球隊的總教練,在擔任球員時都表現的十分平凡,當Ron Washington換上總教練的隊服時,展現出的成績與球員生涯簡直判若兩人。

  雖然他的總教練生涯只有短短的5年,而且全部都是擔任德州遊騎兵隊的總教練,但是他把遊騎兵隊從他接手首年的75勝87負,一路帶到連續兩年獲得美聯西區的龍頭王座,而且還在2010年帶隊闖過遊騎兵隊史從未突破過的季後賽第一輪,直闖世界大賽;隔年2011年更是達成連續兩年都打入世界大賽的紀錄,雖然結果我們都知道帶了一點遺憾(世界大賽第6戰只差那1個好球數就可以封王),但也說明了Washington在2010年所得到的「美國聯盟最佳教練獎」,並不是浪得虛名的。

  Ron Washington的執教風格相當開放,個性開朗活潑的他從不吝惜與球員互相交流,如果你有觀看過遊騎兵隊的比賽,你會發現當球員擊出全壘打或是拿下關鍵的出局數時,休息室裡最激動的往往都是這位可愛的教練,也因此目前的他在德州的人氣相當高,甚至有小孩子模仿他的髮型和鬍鬚造型。


Kidd Washington.jpg
而且這孩子學得也太像了吧 XD




*Scott Hatteberg*

  如果你不是有點資歷的球迷,又對大聯盟有一定的熟悉度的話,還真的很難知道Scott Hatteberg是何許人也。

  在電影中Scott Hatteberg幾乎是運動家隊在季外秘密蒐集的終極王牌,甚至還在20連勝中的第20場比賽敲出關鍵的全壘打,是個不折不扣的電影英雄。

  嗯,現實多少有一點點殘酷,我們來研究一下他的生涯表現如何。


Scott Hatteberg.jpg
Hatteberg早年多擔任捕手,後期則以1B和DH兩個守位為主


  Scott Hatteberg是波士頓紅襪隊在1991年的選秀會上以第1輪第43順位選中的球員,當時紅襪隊屬意他的守備能力,希望培養他成為陣中的捕手之一。1995年是他生涯的第一年,但僅短暫的亮相2場比賽就結束了,一直到1997年開始,他才穩定的獲得100場以上的出賽,總計他在波士頓7年的生涯打出350支安打、159分的打點,但是在他7年共蹲捕的327場比賽中,他僅僅發生了27次失誤,守備率0.989,以捕手而言算是還不差的表現。

  如同電影所演的,Scott Hatteberg因為手傷之故,在波士頓的後期已漸漸減少上場時間,合約到期後也未獲得紅襪隊的續約,因此輾轉來到奧克蘭運動家隊,並且改練一壘手。

  事實上球迷朋友可能需要知道的是,雖然在棒球運動裡,沒有一個守備位置是半路出家,就可以很簡單就能適應的(除了DH指定打擊以外),但是一壘手已經是相對所有守位來講,「比較」輕鬆又容易上手的位置了,因為一壘手的主要工作多半是負責接球而已,因此許多守備能力較差的打擊好手、專注於打擊的強棒,或是年華老去的野手,球隊都有可能安排他們成為一壘手。

  Scott Hatteberg的生涯打擊率為0.273,算是一個中上水準的球員,而且這個成績還是他生涯後期在辛辛納提紅人隊「老來俏」,加成過後的成績(在紅人隊3年打擊三圍為0.291/0.384/0.440),當他2001年從波士頓離開時,他的打擊率只有0.267,但是上壘率卻高達0.357,雖然比不上運動家隊剛離隊的怪物一壘手Jason Giambi(2001年在運動家隊創下0.477那不可思議的上壘率),但上壘率的表現確實比許多球員要來得好,而且就像電影所說的,他夠便宜!2002年運動家隊僅需要付給他90萬美元的薪水,而Giambi可是在洋基領1,000萬的薪水!

  Scott Hatteberg在運動家隊待了4年,上壘率都維持的很漂亮,最後留下0.269/0.355/0.396的打擊成績,安打數和全壘打數都雙雙超越在紅襪隊7年的成績(在運動家隊打出550支安打、49支全壘打,紅襪隊時則是350支安打、34支全壘打),令他以36歲的年紀,還贏得辛辛那提紅人隊開出的3年合約,繼續延續他的棒球生涯。

  不過他換到一壘去後的守備能力真的很糟嗎?

  事實上,真實生活中的Scott Hatteberg在生涯後期以一壘手身份出賽663場比賽,在5498又1/3局中只發生了40次失誤,甚至還接了515次的雙殺守備,守備率比他當捕手時還高,是0.993!

  換守備位置是很難,不過他們是職業選手,Right?





*David Justice*

  記得電影中,那個已經36歲的老頭外野手嗎?他叫David Justice。


David Justice.jpg
生涯兩度獲得世界大賽冠軍的90年代名將David Justice


  如果你是有一點資歷的球迷,你根本不需要多花時間去記憶這個名字。14年大聯盟生涯打出1571支安打、305支全壘打、1017分打點的David Justice,是90年代的強打之一,《MoneyBall》故事中的他已步入生涯晚期,在奧克蘭的日子甚至是他生涯的最後一季,但這並無損他在球迷心中的地位。

  1966年生的David Justice和Billy Beane只差了4歲,但際遇卻大不相同,儘管他在選秀會上一點也不突出(1985年第4輪第94順位才被亞特蘭大勇士隊選中,當年第1輪第6順位則是威震天下的Barry Bonds),但Justice在升上大聯盟很快就證明了自己的能耐。

  1990年他24歲,這是他第一個完整出賽的大聯盟球季,該季他以124支安打、78分的打點勇奪該年的國家聯盟最佳新秀獎,甚至在國聯MVP的票選中得到第24名,完全展現新人無所「畏」的精神;而許多人會碰上的「新秀第二年」撞牆期並不適用在他身上,隔年他更是繳出0.275/0.377/0.503的打擊三圍,再次獲得國聯MVP第12名的殊榮。

  爾後他漸入佳境,1993年更是達成入選明星賽、國聯MVP票選第3名和銀棒獎等榮譽展開他的強打生涯,他每年都固定提供OPS+120~140左右的成績支援著勇士隊的強投們,1995年亞特蘭大勇士隊勇奪世界冠軍時,他正是冠軍隊的重要成員之一。

  David Justice先後待過勇士隊和印地安人隊後,在2000年季中輾轉透過交易去到紐約洋基隊,在洋基隊時的他雖然表現已不若年輕,但還是保持著0.305/0.391/0.585的打擊成績,以34歲的年紀依舊拿到美聯MVP票選第13名,甚至成為洋基隊該年最後得以奪冠的最後一張拼圖,(電影中有演到他當年在季後賽一棒把運動家隊擊沉的那幕),足證其成績。

  但Justice再怎麼會維持成績也敵不過歲月的侵擾,就在他與洋基隊的合作於2001年結束時,他先是被交易至紐約大都會隊,他連開訓都還來不及就又被火速的交易至運動家隊了。

  正好洋基隊在季外花了大把鈔票簽來運動家隊的第一強棒Jason Giambi,結果形成了運動家隊與洋基隊「技巧性」互換隊員的有趣情況。

  因此電影中就演到剛失去看板人物Jason Giambi的運動家隊,以威名遠播的David Justice作為新球季的看板人物。這也許和現實有一點出入(畢竟運動家隊當時最大的資產應該是投手Big 3),不過Justice的到來多少起了安定軍心的作用,雖然帳面上的成績不怎麼樣(0.266/0.376/0.410),但上壘率還是有達成超過0.350的標準。

  David Justice在結束與運動家隊的一年合作後就退休了,但引進這位生涯3度入選明星賽的老將所起到的「母雞帶小雞」效應似乎讓運動家隊樂此不疲,之後常使用這種小投資大報酬來維持打線,如2006簽進已38歲的「重傷害」Frank Thomas(該年繳出39轟、114打點、OPS+140的恐怖成績)、2007年簽進38歲的昔日捕手大砲Mike Piazza(生涯427轟)、2009年簽回38歲的Jason Giambi(應該不需贅述他的豐功偉業了吧?)。我們可以說,當年簽進David Justice也算是開啟運動家隊的一種另類的建隊方針。





*Carlos Pena & Chad Bradford*

  為什麼把這兩個看似不相干的一投一打放在一起介紹?其實是我個人的一點私心,因為他們倆都是2008年坦帕灣光芒隊的美聯冠軍隊成員 XDDD


  要介紹Carlos Pena這傢伙真是有點哭笑不得,他可是我們光芒隊07~10年的重要火炮手,不過在《MonetBall》電影中卻淪為大家的笑柄,他在辦公室被告知交易的那一幕,幾乎全電影院的人都在笑,我卻只能抱以淡淡的哀傷。殊不知這個電影中的「潛力新秀」,從此就變成了流浪在各隊的浪人球員了,不過因禍得福,我們光芒後來才能撿到這位46轟的全壘打王。


Carlos Pena.jpg
看電影時,有幾個人知道那個Pena就是威震美東的光芒隊全壘打王呢?


  Carlos Pena是德州遊騎兵隊在1998年第1輪第10順位選中的球員,2001年升上大聯盟後短暫出賽22場就被交易給同區的奧克蘭運動家隊,當年24歲的Pena雖然打擊能力還未完全成熟,但在運動家隊缺少先發一壘手的情況之下,他還是獲得了很多的出賽機會,不過打擊率始終在2成出頭迴蕩,上壘率也僅勉強維持在3成出頭,終於在40場比賽後使他被交易至底特律老虎隊。儘管如此,他還是獲得了當年票選的「美聯最佳新秀」第8名。

  不過Pena在老虎隊待了4季之後,輾轉來到紅襪隊出賽18場就遭到釋出,因為他雖然打擊很有Power,打擊率卻始終無法突破0.250,甚至讓他在2007年開季前都還找不到下一份工作,最後所幸光芒隊在春訓時用小聯盟約簽下他,而在春訓尾端又不小心傷了原本的先發一壘手,迫不得已只好讓原本簽來當備胎的Pena上場救救火。

  結果不得了,這一救火救出了0.282的打擊率,46轟,121打點的超級巨炮,Pena鹹魚大翻身,反而成了光芒隊陣中不可或缺的當家第四棒!爾後Pena每年都繳出28轟以上的成績,證明自己的實力(雖然打擊率一年比一年還低......)。

  所以有時候,人的命運也很需要臨門一腳的。

  
  而運動家隊當年的成員中,除了Pena最後輾轉來到我們坦帕灣光芒隊之外,那位罕見的潛水艇式投法右投Chad Bradford,後來也是光芒隊在2008年闖入世界大賽中的一員。


Chad Bradford.jpg
Bradford獨樹一格的投球方式是他闖蕩球場的利器


  潛水艇式投法的投手十分容易混淆打者,因為放球點與一般高壓式投法或側投法不同,往往使打者無從快速判斷球的進壘點,進而揮空。這類型的投手球速通常不快,使用的球種可能也不多,最多可能就是三種球路在變化,但用作比賽後半的後援投手,卻是十分好用。在打者無法快速破解球路的同時,往往容易被守方球隊取得出局數,造成己方的弱勢。

  Chad Bradford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生涯3.26的投手自責分率看似普通,但他卻有36勝28敗超過五成的勝率,其中在奧克蘭就取得了其中的18勝,而他在運動家隊的薪水,4年加起來總共只有300萬美金,物超所值吧!






*Miguel Tejada*

  不是吧,你標題寫得這號人物我在電影中沒看到啊?



  不,他其實有出現「名字」,只是沒人演他 =.=

  身為遊擊手強打的Miguel Tejada竟然在電影中完全一個鏡頭也沒有,這真是我心中最大的一個驚嘆號!


Miguel Tejada.jpg
是我長太帥所以找不到人演我嗎??


  就在運動家隊在2002年創下破紀錄的20連勝時,Miguel Tejada可是當年最後的「美國聯盟MVP」票選第1名耶!

  2002年Tejada以162完全出賽之姿,打出204支安打、34支全壘打、131分的打點,用0.308/0.354/0.508的成績入選明星賽,更在季後的MVP票選中,以91%的第一名選票打敗強敵Alex Rodriguez,這麼一個威猛的強打,竟然只在電影中出現字幕!由此可見電影有多想掩蓋運動家隊當年的陣容其實還是不差,好用悲情的角色來襯托Billy Beane的運籌帷幄了!

  Miguel Tejada是奧克蘭運動家隊在1993年由自由市場帶回來培養的自家新秀,運動家隊的成功除了靠精準的眼光選擇低薪的好手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家農場總是能培養出很多的人材。

  游擊手出身的Miguel Tejada耐戰力極高,從2000年一直到2006年,他每一年都打滿超過160場,而且是連續出賽不曾間斷,這個紀錄一直到2007年在巴爾的摩金鶯隊時才因傷中斷。

  戰功驚人的Tejada生涯6度入選明星賽,8年都曾獲得MVP的票選,2004年和2005年連續兩年獲得游擊手銀棒獎,他曾是這個世界上繼「90年代三大游擊手」之後,炮火最旺盛的一門游擊炮。

  不過前幾年他突然陷入「禁藥風波」和「年齡疑雲」,使得他在市場上的詢問度大降,2011年被巨人隊放入讓渡名單後,竟然乏人問津,至今仍在市場上待價而沽,尋找他職棒生涯的最後一站。

  但這一點也無損他的歷史地位,至少生涯2362支安打、304轟、1282分打點,這樣的成績擺在那邊,你能忘記他嗎?






  嗯,該死!《MoneyBall》的導演還真給我忘了!









*電影中沒告訴你的好手*
  
  如同剛剛所說的,運動家隊的成功並非偶然,也並不是像電影或書中寫得那麼傳奇,總經理Billy Beane一夕之間腦袋開光,就點石成金把球隊從深淵救回來了。

  首先,劇情一開始刻意要製造運動家隊的冬天即將來臨,好像輸給洋基隊就是全天下最慘的球隊一樣!但大佬,他們可還是支102勝的球隊啊!那一年我們坦帕灣魔鬼魚隊可是62勝100敗的球季啊!沒錢沒球星,又跟洋基和紅襪同分區,我們那個才叫作冬天!(而且春暖還要很久之後才來,因為2002年我們更上一層樓拿了55勝106敗......)

  儘管運動家隊在季後損失了Jason Giambi、Johnny Damon和Jason Isringhausen,但電影沒告訴你的是,他們的先發投手可完整的很。


Oakland Big 3.jpg
你們在找我們Oakland Big 3 嗎?


  俗稱的「運動家三巨投」,指的就是2000~2004年效力於運動家隊的Tim Hudson、Mark Mulder和Barry Zito。這三個傢伙當年都非常年輕,而且威力相當驚人,實有90年代「勇士三巨投」的影子。

  先聊聊Tim Hudson,生涯已經超過181勝的他如果不是在職業中期受手傷纏身的話,很有可能現在已經是一個250勝級的投手了。2000年在運動家隊時他拿下了20勝6負,勝率超過7成的成績,而他生涯在運動家隊6個球季,沒有一個球季的勝率是低於6成,總計拿下92勝39負,自責分率僅有3.30!投球局數還高達1240局。

  要找王牌投手嗎?,這裡就有一個。


Tim Hudson.jpg
到哪都留著一個大光頭的Tim Hudson,至今仍活躍在大聯盟



  跟Hudson比起來,Mark Mulder的生涯顯得「虎頭蛇尾」,生涯晚期因傷所困,草草就結束了他的投手生涯,但如果你曾親見他的投球,你會更惋惜這一切。

  Mark Mulder除了2000年頭一年勝場數只有9場之外,在奧克蘭的5年裡,沒有一年的勝場數是低於15場,這5年中他總計拿下了81勝42負,雖然耐戰度不如Hudson,但也投了1000局左右的局數。

  不過你要說他不如Tim Hudson嗎?倒也不盡然,在2001年他就以21勝8負的成績力壓隊友Tim Hudson,獲得美國聯盟MVP票選的第2名(Tim Hudson為第6名)。


  這位Mulder探員,也是運動家隊當年重要的一環。

Mark Mulder.jpg
小時候大家都戲稱他是X檔案中的Mulder探員
 

  最後,也是現在常淪為大家笑柄的強投,Barry Zito。
  
  在舊金山巨人隊還沒奉上那誇張的大約時,Barry Zito一直都是身穿運動家隊的球衣,甚至在2004年前面兩位強投琵琶別抱時,他都還是緊守著運動家隊的投手丘。

  也許現在提到曲球你會想到巨人隊的Tim Lincecum,或是老虎隊的Justin Verlander,但是在2000年左右,「曲球」一直是Barry Zito的代名詞,他那由外角大幅度進壘的「外星曲球」,往往都能將打者凍結在打擊區内,誇張的變化幅度甚至還有左打者誤以為球會砸到自己而閃開,結果最後小白球卻用漂亮的軌跡好球進壘。

  也許跟兩位前輩比起來,Barry Zito現在的聲勢大不如前,但2002年運動家隊創下連勝之時,當年他可是拿下了23勝5負,2.75的投手自責分,毫無懸念的獲得了美國聯盟賽揚獎的榮譽,同時也是該年MVP的票選第13名。

  而他在運動家隊7年的生涯共拿下了103勝63負,投了1430局,從2001年起一直到他離開運動家隊的2006年,年年投球局數都超過200局!


Barry Zito.jpg
不論現在的Zito成了什麼樣子,過去在運動家隊的他可說是強力左投的代名詞


  我們簡單算一下,單2000年~2004年這三巨投就為運動家隊貢獻了234勝119負的成績,是少了Giambi那些火力沒錯,但三巨投的存在,就像Tim Hudson曾說過的:「只要給我一分的支援,我就能夠確保球隊的勝利!」



  犯規的還不只這樣,運動家隊在「MoneyBall」時期所擁有的好手還有下面這些人:


Eric Chavez.jpg
2002年打出34轟,109分打點的三壘手Eric Chavez,他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運動家隊的看板球星


Dan Haren.jpg
Dan Haren,在Hudson和Mulder先後離隊後,他與Barry Zito繼續支撐著運動家隊的投手丘成績


Rich Harden.jpg
Rich Harden,雖然他真的很會受傷(請參考這裡),但他和Dan Haren、Barry Zito所組成的「後Big 3」,依舊令各隊聞風喪膽


Nick Swisher.jpg
現在人在洋基的搞笑天王Nick Swisher,也是運動家隊農場培養出來的好手


Huston Street.jpg
從大學就擔任終結者的Huston Street,曾是運動家隊倚重的最後一道防線


Joe Blanton.jpg
現在在費城人隊暱稱「小胖」的Joe Blanton,也曾是運動家隊的一員


Bobby Crosby.jpg
2004年的美國聯盟最佳新秀,Bobby Crosby


Mark Ellis.jpg
Mark Ellis,他和Bobby Crosby,曾是2000年中期運動家隊重要的二、游防線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知道,運動家隊確實是靠著自身培養的好球員在美國聯盟中殺出一片天,或許球隊的預算不足,無法和豪門球隊錢鬥,但小市場的球隊靠著精準的經營策略,還是得以殺出一片天的,不管是2002年的奧克蘭運動家隊、2008年的坦帕灣光芒隊,甚至是2010年、2011年的德州遊騎兵隊,都是靠著各自的努力上演「小蝦米搏倒大鯨魚」的戲碼。

  別的運動或許買來明星球員就可以讓戰績馬上提升,但這可能並不適用於棒球運動。





OAKLAND.jpg
小市場球隊力拼豪門球隊的始祖,奧克蘭運動家隊






  就像電影說的:


  「你怎麼能不愛棒球?」







最後同場加映,因電影而重新翻紅的Lenka《The Show》一曲








文:泰瑞克斯
圖片來源:網路
資料來源:Baseball Referenc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泰瑞克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