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1000000000000119087827002580

  最後趙雲引起的騷動終於驚動了曹操,他望見這所到之處都威不可擋的猛將,愛才的他「急問左右是誰。」,為此還派了自己的族弟曹洪拍馬前去問號,而趙雲也豪邁,大聲應道:「吾乃常山趙子龍也。

  曹操這下又動了惜才之心,說道:「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命令:「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這可苦了那一票威猛的曹軍「虎豹騎」,空有旺盛的軍力和武力卻只能拿槍桿揮一揮嚇嚇這位虎將,這豈不是跟總統府前面拿木棍擋暴民的倒楣替代役沒啥兩樣?

  於是這長阪坡瞬間成為趙雲揚名立萬之處,「這一場殺,趙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比上回迷航的關二爺過五關要風光十萬倍了吧!

1458632_999019

  好了,看完這熱血沸騰(?!)的演義故事後,我們還是要回歸一下史實,到底歷史上這位演義中的英勇虎將是怎樣的人物呢?

  我還是得告訴死忠的趙雲迷這個殘酷的事實,如果你希望能保全心中完美的趙雲形象,我想看到這邊你應該差不多該按右上角的「X」離開了,因為接下來可能會讓你過往人生中的趙雲完全破滅。

  

  OK,我給你兩行的空間考慮要不要離開,接下來就繼續下去。

  趙雲在《三國志》中是被放在和關羽、張飛等人並傳的《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史書上的排序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不是因為崛起年代的先後,通常就是依該員的地位決定,這裡很不幸的是後者。

  在正史中,趙雲的記載篇幅在「蜀國五將」中僅略多於黃忠,而且篇幅還在放在最後面,其中剛剛我們寫了一大半篇的「長阪坡風雲」,在史書上僅有寥寥數語: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簡單的翻譯就是,當劉備被曹操的追兵追到當陽的長阪時,劉備拋妻棄子的往南遁逃,趙雲當時正抱著劉備的幼子(即阿斗),並且負責保護甘夫人,最後兩人都倖免無事,換句話說趙雲在正史上的功勞就是......抱著阿斗成功逃難?

  你千萬不要小看這條功績,這幾乎已經是趙雲傳中描述最長的一段故事,後來你熟知的趙子龍傳奇,在正史中的篇幅短得驚人,幾乎都是一行帶過,如攻蜀時「遣雲從外水上江陽」(派趙雲從支流往江陽前進)、等到諸葛亮北伐時,趙雲的功蹟是「令雲與鄧芝往拒。」(派趙雲和鄧芝前往迎敵),然後就......沒了??!!

  就這麼簡單幾筆帶過這位「四將軍」的一生,這樣的記載怎麼能讓天下的趙雲控心服?

20120810153840169

  讓我們平心靜氣的來分析,正史中的趙雲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物。

  我們必須先接受一個觀念,趙雲在蜀國的地位並不高,雖然他從劉備起兵沒多久就跟著他,但他在歷史上的定位並非獨當一面的大將,劉備反而比較常把他當成一個侍衛長在使用,常讓他隨侍在側擔任警衛、或是保護家人的工作,爾後劉備飛黃騰達不用再到處奔波勞碌時,就給這位侍衛長一個類似現在「國安局局長」的位置做做,也就是從侍衛長晉升為......高級侍衛長。

  這些都是有史跡可證的,趙雲由於出身不如蜀國其他諸將(簡單的說他是平民出身),而立下的功勞又不如和劉備「情同手足」的關張二人豐厚,因此在劉備當年要上表獻帝、自立為漢中王時,蜀漢群臣聯名上了一份表給朝廷舉薦劉備,那份表是這樣屬名的:

  「平西將軍都亭侯臣 馬超、左將軍領長史鎮軍將軍臣 許靖、營司馬臣 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 射援、軍師將軍臣 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 關羽、征虜將軍新亭侯臣 張飛、征西將軍臣 黃忠、鎮遠將軍臣 賴恭、揚武將軍臣 法正、興業將軍臣 李嚴等一百二十人上言。

  那些相對比較不知名的蜀漢群臣我就先不討論了,以排名來看,居首的是曾被漢朝(曹操)封為平西將軍的馬超(事實上馬超此時在蜀國是客將的身份,論社會地位他可能比劉備還高,這在前文已有討論),再來被提到的是蜀國的總謀臣諸葛亮,緊接著是漢壽亭侯關二爺、新亭侯張三哥,然後是......征西將軍黃忠?! 那我們的雲哥哥去哪兒了,蜀漢五虎將怎麼缺了一位?

  實不相瞞,趙雲此時的官位是翊軍將軍,這是個五品官的官位(其他人均為二品以上),這是在當年劉備入蜀後封給趙雲的,一直到打下漢中都要稱王了,趙雲始終都還是個翊軍將軍,在這份表中的屬名,他正是最後一句「興業將軍臣 李嚴等一百二十人上言」中的那「等一百二十人」之一。

  趙雲不僅在蜀國朝廷中沒有說話的權力,也沒有什麼獨當一面的表現機會,甚至蜀國發生重大戰役時,他幾乎都是留守的份。

  根據《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的記載,劉備跟孫權借到荊州後決心孤注一擲的襲擊西蜀,此時趙雲的工作是「先主入蜀,雲留荊州。」,等到劉備從葭萌關吸收到「活招牌」馬超後,西蜀已唾手可得,因此他開始叫他原本留在荊州幫他守住老本的諸將入蜀,「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泝江西上,平定郡縣。」諸葛亮此時才帶上趙雲和張飛等溯江向西,並且逐步招降沿岸各郡。

  之後趙雲終於獲得單獨行動的機會,是諸葛亮想分開行動以節省逐一勸降的麻煩,因此「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于成都。」(指派趙雲走另外一邊招降,最後在和諸葛亮於成都會師),這簡單的招降工作可能已經是趙雲少數能獨當一面的作戰了。

  之後劉備一生中最轟動的一場勝仗,和曹操相爭並且獲得大勝的「漢中奪取戰」中,趙雲本傳中更是對此事隻字未提,顯然他又是負責和取西蜀時一樣的工作:留守老本營,就更別提驚天動地的蜀漢征吳之戰了。

  一直到劉備過世後的建興元年(後主的第一個年號),趙雲才獲得相當程度的晉封(也有很大的原因是早年追隨劉備的武將均已凋零),當時他「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

  我們常說劉備的識人和用人遠在諸葛亮之上,其實這一點在趙雲身上可能會成為反例,因為正史中的趙雲看起來更像是諸葛亮的愛將。

  劉備在世時他多次隨同諸葛亮擔任留守任務,在劉備欲興兵伐吳時,此二人也力勸劉備不可茂然行動,在之後蜀漢後期諸葛亮當政時,已垂垂老矣的趙雲反而獲得較多的表現機會,不僅「隨諸葛亮駐漢中」,甚至諸葛亮還讓他單獨率軍迎敵,只不過他「兵弱敵彊,失利於箕谷,然歛衆固守,不至大敗。」(蜀軍太孱弱,敵軍又太強盛,因此並敗於斜谷,不過趙雲等人聚集眾人固守陣地,因此不至於大敗),但終究因為北伐戰敗而被「貶為鎮軍將軍」。

  而正史對趙雲這簡單幾筆的記載最後也給一個很無力的結尾:「七年卒,追謚順平侯。

  下面又接著寫道:「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謚;後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禕荷國之重,亦見謚;陳祗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國,故復得謚;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謚,時論以為榮。

  最早時在劉備當政時,整個蜀國逝世的群臣中只有法正獲得諡號,而到了後主即位後,由於諸葛亮的等文臣護國之功甚大,因此只有他們獲得諡號的追封,最後直到夏侯霸從魏國來投蜀國時,才追封趙雲的諡號,至此趙雲才得以和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等人一樣,獲得諡號加封的光榮,當時的人甚至把這項舉動視為趙雲一門的榮耀。

  得以和關、張、馬、黃等人獲得相同的待遇就讓當時人傾倒,認為這是極大的光榮,我想應該也不需要再多對趙雲的地位多做解釋,對蜀國而言,一個劉備的貼身侍衛最後能夠做到和獨當一面的大將平起平坐,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只是經過後人的渲染以及加油添醋後,近代趙子龍才突然一躍成為三國時代最風雲的人物,幾乎許多電玩都是把他當作最主力型的角色在經營。

  如果你回到三國向他們問起一身是膽趙子龍,也許他們真的會回答你:「那是哪位啊?!」


  不過趙雲在《三國志》引注眾多的《雲別傳》中還是有許多精彩的小故事,譬如說他當年初出茅廬時拜別袁紹,不願與他為伍,之後又記載他在長阪坡絕不背棄劉備的舉動、在桂陽時不對趙範的美麗寡嫂動心,並且向孫夫人截江奪回後主等等,這些不見於史書的野史記載也讓大家多了很多對趙雲的想像空間,之後的《三國演義》更因此而發揚光大,最後造就我們現在所看見的趙子龍形象。

  我不諱言,在幼小時我還是《三國演義》和蜀漢的忠實粉絲時,我完完全全就是一個趙雲控,喜歡這位人物到無可自拔,甚至遠超過關二爺和張三哥,但等到年紀漸長、得以辨明歷史後,我卻也滿替趙雲感到惋惜的,他並非沒有才華和抱負,只是在蜀國確實沒有很好的發揮空間,小心謹慎的為官方式又讓他無法在戰場上取得巨大的勝利(最多僅能立於不敗),這對極需要開創性的弱小蜀國而言,的確不是會被劉備重用的人物。

  《三國志》中最後對趙雲的評語很少,甚至是和黃忠並行談論:「黃忠、趙雲彊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這段話的意思是:黃忠、趙雲強壯凶猛,都是劉備麾下的勇將,這兩人難道就是所謂灌嬰、夏侯嬰一類的人嗎?

  灌嬰、夏侯嬰何也?漢高祖劉邦手下的武將,但劉邦能打下江山,靠得終究還是萬軍之帥,韓信之輩。
  
095R22T3-0




  有時候讀完史書後冷靜想想,其實《三國演義》也沒有什麼不好。

  那樣華麗鋪陳的一身是膽趙子龍,不是比較帥氣嗎?





文:泰瑞克斯
圖片來源:網路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

第2頁|全文共2頁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三國志 趙雲
    全站熱搜

    泰瑞克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