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聞名的法國大革命,對於法國歷史以至於全世界都發生巨大的影響。
法國大革命肇始於1789年5月,由於貴族階級長期把持保有特權,在平民階級的自發覺醒下,原統治者的統治受到衝擊,最後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帶領下,引發一連串推翻政府的革命行動,當中最著名也是影響最巨的革命事件之一,即是平民軍攻占「巴士底監獄」事件,堪稱法國大革命之分水嶺。
巴士底監獄是巴黎是內一座中世紀的城堡建築,後被用作監獄使用,在革命發生的當下,該監獄事實上僅關有7名囚犯,事後被證實其中4位為偽造犯,剩下的三人中,兩人為因道德疑慮而遭囚的貴族,僅有一位平民為殺人疑犯,此監獄之所以遭到攻陷的主因是起義軍覬覦裡面的彈藥補給,另外則是將其視作法國封建統治的「象徵」,故群起攻之。
當時監獄的管理人為洛奈侯爵(Bernard-René de Launay),由於並非囚有重要囚犯的監獄,故該獄中僅有117名駐衛軍,面對群情激昂的平民軍,洛奈侯爵表示為避免雙方無謂的傷亡,他願意和兩名平民代表進行談判,將配合平民軍所有需求,只望他們能放過城內所有人一馬;平民代表允諾後離去,但本著「革命勢必得有人犧牲」、「志願軍必須有攻陷政府機關的事實」等原則,平民軍終究還是發動攻勢,最後洛奈侯爵乃於數小時後大開城門出降,豈料平民軍將其綑綁毆打,並以刀劍亂刺、斬首示眾,平民軍並以長矛挑起他的頭顱,以表「革命勝利」、「打倒專制」。
這一天,是1789年的7月14日,最後這天成為了法國的國慶日。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以及麾下的貴族勢力眼見情勢危急,於是同意革命軍的要求,並在7月17日確定將法國國旗改成「藍、白、紅」的三色旗,但是同時亦喊出「國家萬歲」、「國王萬歲」這兩句互斥卻並存的口號,雖然暫時安撫人民想要追求議會獨立的要求,卻也為下一波的革命行動埋下伏筆,而且由於王室的妥協,迫使一些堅定支持王權的保守派貴族產生動搖,掀起一波「貴族流亡熱」,甚至有人直接投向革命軍的陣營裡,使得王室力量更薄弱。
法國此時正式掀起「人民主權論」,並透過議會政治全面收回有關教士、貴族甚至王族的領土、特權,最後議會甚至通過「全面取消封建制度」的決議,讓國王路易十六對政局感到失望,於1791年6月20日,決定帶著妻小和幾名王室成員流亡至奧匈帝國等地,試圖爭取其他封建力量的輔佐並光復皇權,但是最後仍被發現被捕,法國人民並未處決他們,只是以沉默迎接「國王」的歸來,並且隨後通過議會,取消國王的王位,並將王室軟禁監視。
由於法國國王的失勢引發周邊鄰國的不安,普魯士、奧地利因此而成立聯軍進攻法國,法國軍隊雖予以反擊,不過由於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安東尼特為「前」奧地利公主、奧地利皇帝之妹,因此洩露軍機給普奧聯軍,使法軍戰敗,豈料此舉未造成王室派的復辟,反使法國人民因「共和將受到威脅」、「專制可能復見」、「普奧兩國恐聯合干政」等因素而起義抗戰,激起最終也是最激烈的革命行動,徹底讓共和派擊敗「君主立憲派」的意見,以「完全推翻政府」作為多數國民的共識。
激進的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比爾、馬拉、丹敦在1792年8月10日攻進皇宮,逮捕國王、皇后,正式結束法國波旁王朝的統治,進入第一次共和時代。
革命至此應該要有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是雅各賓派未獲得大部分的法國國民認同,反倒是較溫和的吉倫特派上台,並且依序頒布王政退位、廢除舊憲法,實施普選制等制度,另一方面則在各地組織義勇軍對抗外國聯軍,以維繫新政府的政權。
※ 最後成為法國國歌的《馬賽曲》:
1792年的9月,法國義勇軍擊退已無心戀戰的普奧聯軍,接著很快的在9月21日完成普選,22日正式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並在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正式以「判國罪」將皇室成員逐一送上斷頭台「公審了斷」,國王路易十六、皇后瑪麗·安東尼特等人都遭處死。
一國之君,最後以「判國」罪遭處死,歷史的巨輪就這麼轉了起來。
不過吉倫特派當政後,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憂國憂民,而是開始整肅包括雅各賓派和山嶽黨等異己,使得共和政府很快起了內鬨,加上吉倫特派讓不少國民感覺太過溫吞政策,要求他們必須以強硬的手段打擊商人,以及因為戰爭而不斷上揚的物價,但是吉倫特派畢竟剛掌權,不願一下得罪太多權貴、既得利益者,促使已經「革命革上癮」的人民再度發難,因此吉倫特派為求政局安定,被迫以鎮壓手段對付民眾,徹底失去民心。
此時,遭吉倫特派打壓多時的雅各賓派趁勢抬頭,加上遭法國義勇軍擊敗的外國聯軍會同普魯士、奧地利、西班牙、荷蘭、薩丁尼亞、漢諾瓦、英國等國成立「反法聯盟」,正以武力步步進逼已完成「革命」的法國,一切的條件匯齊後,法國人民在1793年的5月31日再度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改由強硬作風的雅各賓派上台。
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比爾以強硬手法聞名,他所領導的雅各賓派上台後展開一系列獨裁的恐怖統治,先後平定許多對政府的叛亂,將投機商人處決,並同時藉此鏟除異己,一時間法國巴黎人人自危,唯恐被打成「反革命派」,輕則遭唾棄怒罵,重則送上斷頭台;從1794年的春天開始,雅各賓派展開一系列的政治鬥爭,許多政見不合的「革命元勳」因此遭逮捕、處死、殺害,史稱「雅各賓專政」、「恐怖時代」。
在雅各賓派專政期間,巴黎市區內「常」設斷頭台,短短三年內被斬首的「反革命份子」即達7萬人之譜,而且多為反對雅各賓派的人。
法國人民推翻了以君主為名的君主立憲制,希望改成由全民領導的民主共和制,豈料對於權力的渴望以及無法駕馭,造成每個上位者的獨斷獨裁,民主共和國初期反而人人為求自保而更獨裁、更專制、甚至產生軍國主義、恐怖政治等等。
最後,混亂的局勢使得政府停擺,雖然日後在熱月黨人的崩走下驅逐政府,重新組織「督政府」,但由於受制於武力依靠,使得國家政權開始落在以軍人為主體的幾位人士中,一代名將拿破崙因此而抬頭崛起,而且在後來的數次選舉中,保皇派和雅各賓派等失勢的勢力先後都曾獲得較多席的國會席次,迫使督政府為避免舊勢力抬頭,兩度宣佈「選舉無效」,此舉更激化人民對於督政府「專制」的印象,種下倒台的種子。
1799年,英國再度組成第二次的「反法聯盟」,法國國內開始出現希望軍人掌政的聲浪,同年的11月初,拿破崙正式發動「霧月政變」,掌握法國政局,從此結束督政府的領導,改立新的「執政府」,由他本人出任「執政官」一職,至此法國大革命從攻陷巴士底監獄開始,正式結束,進入「拿破崙時代」。
1802年8月,拿破崙修改憲法,改執政任期為「終身」。
1804年11月,改「法蘭西第一共和」為「法蘭西帝國」。
1804年12月,拿破崙自行稱帝,並未由教宗進行加冕,而是由自己將王冠給戴到自己頭上,象徵權力至高無上,無人能統御。
「法國大革命」是自由民主最重要的一場革命起義,它象徵民權主義的抬頭、推翻完全王權,並成功散播「自由、民主」的種子,成為各地自由風潮的先行者,被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最激烈的革命,也是最根本除去專制體系的革命行動。
「法國大革命」,為人熟知的武裝行動,始於攻陷巴士底監獄,最終在「英雄人物」拿破崙的上台、稱帝告終。。
人民攻下「專制象徵」的巴士底監獄,接著呢...?
文:泰瑞克斯
圖片來源:網路
歡迎光臨:糙米蟲與世界的狂想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