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oname.jpg

前陣子跟一個朋友在聊天,聊到約莫20多年前我們家還住在新店碧潭對岸的深山上,那時候台北縣(特別是新店)剛剛開始開發山坡地,現在因為法規和水土保持觀念改變,幾乎新建案不太再有座落於山坡上的大社區,但那個年代不同,林肯大郡還沒倒下來、大家也還沒有那麼重的居住安全、環境永續的概念,或者簡單一點的說.......環境沒那麼好。
 
總之,我們家那時候住在新店的山區,也因為通勤很不方便、生活機能幾乎等於零、山上的生活很常要試著自力更生或是左右鄰居互助,因此一個一個社區就形成了一個小型的封閉型聚落,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的樣貌和文化,也留下了很多現在交通發達、資訊傳遞快速後,幾乎不再會重現、只會留在記憶當中的小小點滴。
 
於是我就想,如果有空有閒的話,不如就把它簡單紀錄下來吧?
 
第一個回憶就來聊聊住在山裡社區很特別的回憶:追麵包車。
 
很多6-7年級生都有追麵包車的回憶,現在的孩子們很難想像那幅場景,因為今時今日如果你很想吃麵包、家裡附近又沒有麵包店的話,隨便走進一家便利商店就有架上琳瑯滿目、任你挑選的麵包,但以前便利商店並不普及、也沒有那麼多麵包能買,對住在山上的人來說,新鮮出爐的麵包是偶一為之來山下的市場採買、有空有閒才會買的奢侈品,因為不耐放、幾天內就要吃完,那個空間(基本上就是機車的載貨空間)不如拿來買其他更耐放的東西。
 
麵包車在山上的社區是神一般的存在。
 
我們可以大老遠聽見音樂聲或是錄音叫賣聲,就興高采烈的跟媽媽報告麵包車來了,要衝下去搶自己喜歡的那幾樣麵包,最熱門的那幾樣總是容易一下就賣光,如果傻傻的等他開到自家樓下才下樓購買,通常你只會得到「賣完了」、「下次請早」的回應,久了以後你就明白,想要搶到熱門口味的麵包,你不能傻傻坐在原地的等他來你便前「賣完」,必須主動出擊到社區的第一條巷弄「等他」。
 
我們家當時住在五弄,山裡社區的一弄就是一排,排列的就像梯田一樣,因此比較低處的一弄或是三弄成為買麵包的「決戰地」,其中又因為最靠近社區大門口的一弄很窄、又要下好幾個斜坡,小孩子其實走不了那麼遠,因此通常都在隔一個斜坡的三弄等著麵包車來。
 
追麵包車是訓練一個孩子決斷力的時刻,你必須在短時間內湊上人群、擠進去看今天有什麼麵包,同時快手快語的搶下自己想要的麵包結帳,如果當自己喜歡的麵包今天沒貨、或是已經被人買光了,馬上你就要決定第二方案、第三方案是什麼,更可怕的是麵包如果突然調漲價錢,或是你不小心算錯家裡其他人order要買的品項總價,導致身上零錢不夠的時候,非常容易讓整個任務直接以失敗告終。
 
其實追麵包車跟做一個專案得經歷的判斷力和事前準備,也是滿雷同的;而那個「料敵決勝」的事前預估和主動出擊,更是在多年後讀書唸到張良和圯上老人的清晨之約時,總有一股莫名其妙的熟悉感。
 
我還記得自己最愛的麵包款式是長條型的馬鈴薯沙拉麵包,上面還會切著三角形狀的一片極薄火腿,其實這款麵包算是當時麵包車上的「高價品」,買一個可以抵我爸媽要買的3-4個,但我媽還是捨得讓我買,現在想想覺得自己當年真是任性.......但也因為多多少少知道它並不便宜,吃得時候總會特別惜福,我印象中有好幾次咬下去第一口就發現,可能是因為天氣太熱、或是路程太遙遠、離麵包工廠出爐已經好一段時間,總之沙拉有一股酸味,可是總會騙自己說:「美乃滋本來就是酸的啦,還好還好、還可以吃」,直到有幾次被大人發現,喝令要丟掉不可以吃壞肚子,才很失望很失望的把它丟進垃圾桶裡。
 
媽媽總會安慰你說:「沒關係,下次再買給你吃」。
 
但是媽媽,我這次就想吃啊!
 (三井壽表情)
 

#是多想吃馬鈴薯沙拉麵包到現在都還在想
#會不會寫完一集因為覺得內容太無聊就直接腰斬企畫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泰瑞克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