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各方的反應熱烈以及勸進聲浪不斷(哪來的幻覺 XD),因此小弟就僭越多言,在MLB季後賽打得如火如荼之時,還是來和大家分享一點三國「磚」題的東西。

  小時候,在玩K社的三國志遊戲時,不能免俗的大家總是喜歡選擇蜀漢那邊,原因當然是劉皇叔是正義的化身,要和惡勢力來對抗,而手下又虎將如雲,能夠享受「打魔王」的快感(像小弟這種從小就是孟德粉絲者,不是淪為大家公幹的對象,就是玩伴們總囔著說我喜歡一步登天,不敢挑戰難度,殊不知若你選擇從第二話討伐董卓開始玩的話,曹孟德也是要直接面對董卓大軍和呂布的好嗎.......)。

  其中,劉備陣營中最重要的三大謀士,當然是諸葛臥龍、鳳雛龐統以及狂放不羈的徐元直,有這三大高手在陣,根本就不用怕你的傻張飛一直被敵人放「混亂」或「偽報」......

  扯遠了,總之我們從遊戲中可以發現,劉備陣營中除了諸葛武侯和龐士元之外,最重要的謀士也就是徐庶了,而他也是唯一你選劉備在新野開局時,不用搜索也不用事件就可以得到的謀士,但之後幾話他就會歸曹而去,之後就被淹沒在魏營之中了。


徐庶12
徐庶,字元直,整部三國中他做了一件影響蜀漢甚巨的事


  徐庶在遊戲中的形象受《三國演義》影響甚深。

  《三國演義》寫劉備到荊州投了劉表後,雖然積極想要打入當地主流族群卻始終不得其法,而久經戰陣又缺乏謀臣的他,在得到隱士水鏡先生一句:「蓋因將軍左右不得其人耳。」而開始心生找尋謀士之心,又加上水鏡先生接著又補上:「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的話語,思才之心更篤。

  當晚在劉皇叔暫且歇下時,徐庶正好來拜訪水鏡先生,而他原先的目的是想去拜會劉表,豈知卻不得其門而入(劉表的用人之法我們可壓至後話再提,他在歷史上絕非一個昏庸木訥的君主),沒想到卻在此碰上了劉備,但第一次見面時,劉備並未出廳相迎(畢竟他此時暫在水鏡先生家為客,他當時是「起床密聽之」兩人的對話),兩人並未打到照面。

  但儘管如此,徐庶的才識已由水鏡先生口中說出:「公懷王佐之才,宜擇人而事。」。

  王佐之才何也?輔佐帝王之才識,自古是用來形容張良、蕭何一輩的謀士文臣,像曹營的首席政務官荀彧,年輕時就曾被三國時代著名的人物評論家何顒評為:「王佐之才」,此處《三國演義》乃藉詞一用,將王佐之才套在徐庶的頭上。

  而劉備聞水鏡先生的此言甚喜,料想此人必定就為「伏龍、鳳雛」一類的人物,隔日起床後迫不及待的問水鏡先生來客虛實,誰知道水鏡先生卻意在言外的只是答道:「好!好!」,卻也不道破徐庶的出身或身份。

  等到之後劉備與他的新野人馬會合要返回大本營時,徐庶才突然從城中市集出現,而且搞得很有古風之士的樣子:「玄德回馬入城,忽見市上一人,葛巾布袍,皂絛烏履,長歌而來。」。

  來了也不囉嗦,馬上自我介紹:「某乃潁上人也,姓單,名福。久聞使君納士招賢,欲來投托,未敢輒造;故行歌于市,以動尊聽耳。」(我是潁上人士,姓單名福,聽說您正在納士招賢,因此想要來投靠于您,不過不敢過份造次,所以只好歌行於市集,以讓您能注意到我)

  劉備一聽大喜,立刻就奉其為上賓,至此「單福」就成為新野劉皇叔的第一位謀士,之後他甚至還能夠以初出茅廬之姿指揮若定,在新野外狠狠的大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因此震動曹營上下。

1930

  故事到此先打住一下,先解釋一下,在《三國演義》中,徐庶及是「單福」,那是他的化名。

  但是我從小看《三國演義》就一直很不明白的是,明擺著水鏡先生勾起了劉皇叔想要取得謀士的心願,既然徐庶夜來又何苦不讓他直接與之相見,隔夜起床後又密而不答其人。

  而劉備後來的反應就更妙了,有人在市集高歌數曲,然後穿得活像是姜太公一樣就把他給唬住了,馬上「奉為上賓」,這到底是哪招?所以是在告訴我們面試的時候最好是有一張優秀的Face或是穿著時尚一點嗎?(不然勒 ?! 正妹來應徵不是錄取率1500%嗎 ?!)

  《三國演義》寫到曹操在得知曹仁竟然敗給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卒(或者其實他覺得曹仁敗給劉備就已經有點扯了......但這是演義我就不計較了),急問臣下單福何人也?

  結果手下謀略可稱當世一流之人的程昱笑答此人非「單福」也,這人因為年少時擊劍誤傷人而遭吏所捕,為逃亡因而更姓名而逃,之後到處尋求名師、折節向學,甚至還和荊州名士司馬徽(即水鏡先生)相識相談,本名應是徐庶、字元直,是潁川人士。

  愛才的曹操一聽,這人好像還有點意思,因此急問程昱:「徐庶之才,比君何如?」,沒想到程昱完全不幫自己作點保留的答道:「十倍於昱。

  這讓曹操為之喟嘆:「惜乎賢士歸於劉備!羽翼成矣,奈何?」(翻成白話文就是這麼好的才子竟然給了劉備這廝,怕ㄙㄥˋ啊......)

  結果程昱不愧是謀略家,他馬上就幫曹操出了一條被演義迷恨得牙癢癢的「毒計」,「徐庶為人至孝。幼喪其父,止有老母在堂。現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無人侍養。丞相可使人賺其母至許昌,令作書召其子,則徐庶必至矣。

  曹操一聽大喜,特定命人星夜去「取徐母」,並且恩威並施的令其母修書一封予徐庶,命他速速歸順朝廷,但徐母卻堅決不肯,最後還搞了條程昱假裝是徐庶的結拜兄弟,然後賺取徐母的筆蹟仿照,再修書前往新野送予「單福」,引他來歸。


天下奇才也
聞令嗣徐元直,乃天下奇才也!


  且說演義寫到徐庶接信後,悲痛不已,淚如泉湧,不但和劉備自陳自己的本名,還說到自己想要侍奉名主,卻忠孝不能兩全,心中確如刀割,他不容不去,容圖後會。

  一對相遇未久的主僕被這場面搞得悲痛萬分、相對而泣(本來劉備在演義裡就被描寫得跟娘娘腔一樣,動不動就為了屬下的不幸在哭天喊地、不然就是仁義萬分、以德為美.......好了我又快吐了,不說下去了),最後只得忍痛的放徐庶離去,劉皇叔甚至還「大哭」曰:「母子乃天性之親,元直無以備為念。待與老夫人相見之後,或者再得奉教。

  是說徐庶雖然要離開,但是在走之前他還是做了很重大的一件決定,就是在離開後突然折回告劉備一語:

  「此間有一奇士,只在襄陽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提到隆中大家眼睛就亮起來了,這莫非是在舉薦咱們諸葛武侯來著?正是如此,這就是之後名留千古的「徐元直走馬薦諸葛」!

走馬薦諸葛

  但演義這悲劇還沒演完,徐庶入了曹營後才發現上了曹操的大當,其母見他竟然「捨仁義」而「就漢賊」,不但把他痛斥一番甚至最後還羞愧難當的自縊而死,這讓徐庶又氣惱又自責,暗暗發誓終生將不為曹營出一策、畫一謀。

  爾後,整部《三國演義》中徐庶反而像真的被埋沒了一般,再也不曾出現在魏營的廷對之中,只有在赤壁之戰現身看破龐統的連環之策,卻故意不予道破眼睜睜看著曹操的百萬雄師在火中化為烏有,略顯其智略,並且讓蜀漢的支持者獲得一些安慰的慰藉,想說咱們元直兄真是把「身在曹營心在漢」發揮到淋漓盡致,身處敵營當真完全不為其出策。

  嗯......真的是這樣?
第1頁|全文共3頁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三國志 徐庶
    全站熱搜

    泰瑞克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