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孫堅嘴上雖然埋怨,手上的功夫可沒有閒著,他先是前往魯陽和袁術相見,在此要先說明一下他們兩人的關係,單看演義上的記載,我們容易產生這兩人互不相干均為關東軍諸侯,但袁術最後卻興起「害才之心」,故意斷送孫堅軍的糧草使之兵敗。

  但其實若按史書的記載看來,孫堅此時可能是前往投靠袁術,並將所部歸於袁術帳下,《三國志》中寫道袁術收留孫堅後,「術表堅行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遂治兵於魯陽城。當進軍討卓,遣長史公仇稱將兵從事還州督促軍糧。」(上表奏賜孫堅破虜將軍,並讓他兼領豫州刺史,然後兩人一同在魯陽城整軍備糧,準備興軍討伐董卓)。

  而我們會發現袁術幫孫堅「謀」來的職位,就是孫堅最終去世時的最高官位,為何我們會認定孫堅此時應該是屬於袁術的部下?因為之後孫堅的行動全部都是和袁術同進同退,在討伐完董卓後他就「引軍還,往魯陽」,回到袁術的地盤,而非他早先所領的長沙。

  加上後來他的「跨江擊劉表」行動在史書上記載為「術使堅征荊州,擊劉表」,史書的千秋筆法不容馬虎,這「使」字用得極為精妙,孫堅若非臣服於袁術之下,何談「使」字之有?

  再加上後來人們所熟知的小霸王孫策,剛開始要起步江東時也是寄居袁術手下,孫堅死後他的豫州刺史一職也是由袁術推薦孫堅的姪子孫賁擔任(《三國志》記載:「術復表賁為豫州刺史」),這種種跡象都顯示我們的「江東之虎」,在討伐董卓軍之後,其實就是袁術部下的一支軍隊之一。

孫堅無雙

  做為袁術的部下並沒有什麼好可恥的,袁家在當時的政權中好歹是三公四世之名門(就好比我們現代的國民黨四大公子後代),能夠投靠其下並非什麼丟臉之事,更何況孫堅在洛陽城外可是大大的出了鋒頭。

  當時孫堅作為聯合軍的先鋒(這點倒是和演義中相近),董卓大概在西涼平亂時就認識這位江東虎將的勇猛膽識,絲毫不敢大意輕敵的「遣步騎數萬人逆堅」擺出相當壯盛的軍容要對付孫堅。

  而兵力與對手相當懸殊的孫堅,倒也不急著與董卓接戰,在董卓軍「輕騎數十先到」時,他正在飲酒談笑,並無起身迎戰之意,反而是命令手下部曲整頓兵馬,務求軍容整齊,但不可輕舉妄動。

  等到「後騎漸益」,董卓的兵馬來齊之後,他才「徐罷坐,導引入城」(慢慢站起身來,並率領軍隊進入城中),並且悄悄跟左右親信說道:「向堅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籍,諸君不得入耳。」(我之所以不馬上起身離去,是擔心眾將士爭先恐後逃入城中,反而亂了大家要進城的次序)。

  這段記載若是真的,那孫堅可能是最早施展「空城計」的人,因為在他巧妙的掩飾之下,董卓的大軍竟然「見堅士眾甚整,不敢攻城,乃引還。」(看見孫堅的軍容壯盛整齊,因此不敢攻城,決定退兵)。

  不過孫堅那一點兵馬要對上董卓的萬人之師還是相當吃力,這招「空城計」瞞得過一時、瞞不過永遠,就在孫堅等待董卓軍退去後急移師梁東時,追兵就殺來了,結果讓他在梁東「大為卓軍所攻,堅與數十騎潰圍而出。

  這一戰孫堅被打得挺慘的,《三國演義》寫道他被華雄所追殺的情節,應是自此演化而來,《三國志》中記載:「堅常著赤罽幘,乃脫幘令親近將祖茂著之。卓騎爭逐茂,故堅從間道得免。」,說孫堅很常包著紅色的頭巾,而這一戰慘敗潰逃之時,為了怕敵軍認出他的樣子,他的親信將領祖茂於是搶過他的紅頭巾綁在自己頭上,引誘許多追兵往另一個方向,使得孫堅能夠從小路逃竄而以身免,這段故事大有渭河畔馬孟起殺得曹孟德「割鬚棄袍」的味道。


三國志孫堅
K社的前幾代三國志遊戲,都會忠實呈現史書上記載的孫堅紅頭巾,考證相當嚴謹

  但跟演義所寫得不同,孫堅並未因一場敗仗而喪志或是失去兵權,而是再接再勵的整軍備戰,我們可以從史書上看到這位江東英雄的氣勢確實是諸侯之冠,被打敗之後竟然馬上起兵再戰。

  「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寥寥數字道盡孫堅的武勇,他不但迅速整軍進兵陽人,並在此處「大破卓軍」,而且你注意到了嗎?他在這場戰役中「」其都督華雄「」。

  搞了半天,華雄根本就不是被咱關二爺所「手起刀落」的,從頭到尾完全是孫堅的個人獨角戲,他起兵又兵敗,但收兵後又再攻,竟得以殺了在演義中勇冠三軍的虎將華雄,而且他一殺還不是只有一人而已,是「都督華雄等」!

  此舉不但震驚董卓軍,更讓關東聯合軍都為之驚訝,眾人皆曉孫堅能戰,但沒想到他竟是這麼能戰,這下大破董卓軍,攻破洛陽是指日可待了!

  有一好沒兩好,也就是在此時,有人就向他的「主子」袁術參了一本,《三國志》中記載:「是時,或閒堅於術,術懷疑,不運軍糧。」,我們無從由這裡得知所謂的讒言究竟是什麼,不過《江表傳》應該可以提供我們一些線索:「或謂術曰:『堅若得洛,不可複制,此為除狼而得虎也』,故術疑之。

  這段話是說,有人跟袁術進言說道:「若是讓孫堅就這麼打入洛陽,則我們就再也無法使喚他,這就是所謂的除掉狼(董卓)、卻養出一頭虎(孫堅)來啊!」,因此袁術開始對手下的孫堅產生懷疑。其實也不能怪人家進讒言,說實話當我們發現孫堅真的這麼能打時,你也會開始疑問這樣的虎將為何還要待在袁術手下?他何不自立門戶闖出一片江山來呢?

  但看起來孫堅似乎打定主意「暫時」會效忠於袁術,為了解釋這件事情他還「親自」回到魯陽去和袁術曉以利害。

  《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陽人去魯陽百餘里,堅夜馳見術,畫地計校,曰:『所以出身不顧,上為國家討賊,下慰將軍家門之私讎。堅與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將軍受譖潤之言,還相嫌疑!』」。

  大致翻譯一下,陽人離魯陽有百餘里之遠,但是孫堅依然星夜驅馬晉見袁術,對他當面說道:「孫堅之所以不顧生死的在前線作戰,在上是為國家討伐國賊,在下則是希望能夠告慰將軍一家的私讎(袁氏一族為董卓所誅),其實孫堅和董卓根本無冤無仇,但將軍卻受到奸人的煽動,竟然疑心孫堅的一片赤心?!」

  而《江表傳》也有記載一部分的孫堅話語,內容大同小異但是更鏗鏘有聲:「大勳垂捷而軍糧不繼,此吳起所以歎泣於西河,樂毅所以遺恨於垂成也。原將軍深思之。」(大業將成但是卻面臨軍糧不繼的狀況,這就是當年吳起之所以在西河之上歎泣,而樂毅功敗垂成的原因啊!希望將軍能夠仔細考慮清楚!)

  而在孫堅這走馬相告,以及一片赤心的流露之下,袁術最後自知理虧,決定相信自己的部下,於是「術踧唶,即調發軍糧。堅還屯。

第3頁|全文共5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泰瑞克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